外媒報道,美國加州的創業公司Cerebras發布了號稱全球最大的芯片WSE,而且是專門為人工智能計算打造的。
這款名為Wafer Scale Engine(WSE)的芯片擁有1.2萬億個晶體管,其數量是英偉達最新一代旗艦GPU Titan V的57倍。
這款雖然面積巨大(高達面積46,225平方毫米)但依然使用的是臺積電16納米制程工藝,其中包含400,000個核心,片上存儲高達18G,功耗1.5萬瓦(約等于6臺電磁爐的功率),內存帶寬9PB/秒,通信結構帶寬100PB/秒。該公司表示,僅用一塊這樣的芯片即可驅動復雜的人工智能系統,從無人駕駛汽車到監控系統。
目前來看,WSE計算能力確實值得肯定,不過16nm工藝以及其超高的功率,使的散熱問題成為了隱患。與此同時,單片WES價格也不會低,至少遠高于十幾塊英偉達TitianV的價格。
未來會有類似特斯拉等 客戶采用這款芯片做人工智能、自動駕駛的計算單元么?目前尚不得知。
來源:XXX(非中文科技資訊)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,一切法律責任自負。
文章內容僅供閱讀,不構成投資建議,請謹慎對待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問題,提供版權疑問、身份證明、版權證明、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news@citnews.com.cn。
之前在使用功能機時,往往要等到手機「物理損壞」才會想起換機。十幾年前的諾基亞如果硬件上沒有損壞,放到今天也是可以正常使用的。不過這種方式在智能機時代就行不通了,廠商把手機的換代周期縮短到一年,人們的換機頻率也越來越高。很多舊手機的硬件沒有什么損壞,但系統早就不更新,光是卡頓這一個問題,就讓舊手機無法再正常使用。
眾多周知,今年是中國的5G元年,目前,中國5G商用牌照已經發放,這就意味著5G商用已經啟動,將會在國內開始迅速普及。伴隨5G商用幅射面的不斷擴大,人工智能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,中國AI芯片市場將進一步擴大。
之前在使用功能機時,往往要等到手機「物理損壞」才會想起換機。十幾年前的諾基亞如果硬件上沒有損壞,放到今天也是可以正常使用的。不過這種方式在智能機時代就行不通了,廠商把手機的換代周期縮短到一年,人們的換機頻率也越來越高。很多舊手機的硬件沒有什么損壞,但系統早就不更新,光是卡頓這一個問題,就讓舊手機無法再正常使用。
總得來說,人工智能有兩個重要的支柱,一個是海量的數據、大大的數據;另一個則是高精度算法,顯然,算法需要一小撮的天才來編輯和優化,而海量的大數據,除了機器本身的收集能力之外,還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,給相關的數據貼上固定的標簽。